马上记住修罗小说网,为防止/百/度/转/码/无法阅读,请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网址访问本站。
不消说,白莲教闹事儿这般密集,地方官府和驻军是不可能不知道的,这等事儿,只要略略往下一查,谁指使肯定都知道的,但为何上头都听不到什么消息?
定然就是给遮掩下去了。Www.Pinwenba.Com  吧
想来,地方上的这些官员们,也是不愿意消息传出去,影响自己前途的。反正镇压平息了就是,何必惊动上官?若真是捅出去了,总归是有不小的影响。
多一事不如少一事。其中的门道,怕是来到冀北道不足一年的刘若宰也未必会清楚。
原来在九边,在晋北这边儿,对于白莲教,果然是完全不一样的认知啊!
京城之中,一旦听到哪里有白莲教起事闹事儿,说不得定然是谈虎色变,大为震恐,要搅出一番风波来。但是在这晋北边地,白莲教几乎已经是习以为常的存在,人们不会主动去谈论这个话题,或许还有些讳莫如深,但却并不陌生。
或许随便拉一个人出来,就能曲里拐弯儿的找到认识的人或者亲戚信奉白莲教的。
要知道,当初白莲教鼎盛之时,晋北乃是白莲教相当根基的一处所在。
晋北这里,实在是一块很适合白莲教生存的土壤。一来是此地远在边将,虽然驻军不少,但实际上多半集中在几个大的点上,而且以防御外敌为主,并不怎么受地方管辖,是以地方上的官府势力并不算强。二来则是此地极为穷困,百姓对官府即冷漠又充满了怨气,这也很适合白莲教发展。
甚至当年白莲教首领赵全,更是带着十几万教徒信众,直接越过边镇防线,投奔了俺达汗。大草原上能够建造起那么多的板升城,他可谓是居功至伟。甚至就连归化城的建造,也有他的一份功劳。
在他的宣传带动下,据说前后投奔蒙古的汉民百姓超过了百万。
对于都快要饿死的百姓来说,填饱肚子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事情,是在大明还是在蒙古,实在是顾不得了。当然,他们也实在是让朝廷给逼得没了活路,若不然以国人的乡土观念,谁会离开祖宗传下来的土地?
尽管有这些原因在,但白莲教在这片地区的影响力,由此便可见一斑。
这些东西在董策脑海中不断地过着,他忽然心里一动,似乎是想到了什么。只是这个想法在脑海中一瞬即逝,电光火石一般,等到再回想的时候,却是怎么着都想不起来了。
董策倒是也不急,他这个人心思快,而且脑海里经常会冒出来许多想法,因此这种情况也不是第一次碰到了。
他不再说话,只是背着手,顺着女墙踱着步子,微微扬起头,看着因为夕阳西下而已经变得有些青黑色的天空,感受着那空气中的寒意,深吸气,深呼气。放松了心情,再去仔细的回想,如此足足过了一盏茶的时间,董策忽然重重的一拍垛口,哈哈大笑道:“就是你了!被老子给逮到了!”
他眉头舒展开来,方才心事重重的样子瞬间改观,脸上满是笑意。
笑了好一阵儿,才算是把心中那股子得意和解决问题之后的欢快给释放出来,董策回身笑道:“季叔,你走了这许多地界儿,想来探访不少,可能大体估算出白莲教在咱们这块儿的势力来?”
“这个?还真不好算。”黄季皱着眉头道:“满打满算,我走了有十来个村儿,其中有三个村发现了白莲教的踪迹,每个村里,约莫有他们的十来个人吧,其它藏在暗处的,不大好说。”
“嗯,这个不好说的话……”董策点点头:“那我换一个说法,季叔,在你看来,若是他们真要发动的话,大约能动用多少人?三百,有没有?”
“汉臣你说的是白莲教徒还是他们裹挟起来的百姓?”
“教徒。”董策沉声道。
“那定是不到三百的,能不能有一百还另说。”
黄季断然道:“我活了这么大年纪,听说的白莲教的事儿也不少,他们闹事儿不少,但每次能动用的人手都不多,百来人就算很不少了,倒是被他们裹挟煽动的百姓极多,几千人都是少的!怕是上万也说不准。据说真正的白莲教徒其实不多,不过都挺厉害,听说都是要习武的,手里有些本事。”
“那,若是一股几千人的被白莲教煽动起来的乱民,碰上一支三百人的军队,嗯,就算是三百个比一般卫所军略精锐一些的吧,他们是不是对手?”董策组织了一下语言,问道。
“断然不是。”
黄季道:“嗨,这些乱民,手里连武器都没有,好的拿把菜刀,大多数也就是一根棍子,那些白莲教徒就算私藏了一些武器,能够多少人分的?而且说句实话,这些乱民,实际上对官府还是畏惧的很,甚至撞上他们,都不用动手,用马队绕着他们转上几圈儿,造起声势,然后喊话威胁利诱,再一冲,做个样子要打杀他们了,这些乱民自己就慌了阵脚,争相逃命了。”
“一触即溃?”董策问道。
“没错儿,就是这么个意思,还是汉臣你学问高。”黄季笑道。
“记得是前年,似乎是应州那边儿闹民乱,结果当地一个千户带着自己的十几个家丁并百来个兵丁,就愣是给压下去了。那些兵是什么德行你又不是不知道……”黄季言语中透着说不出的轻蔑:“就这些歪瓜裂枣都能做成的,你还怕你手底下那些操练的狠得不像样儿的兵丁们不成?我瞧着,你手底下那些,百十人就能打那些卫所兵五百人!”
“哈哈,季叔过奖了。”董策摆摆手,不想再谈论这个话题。
他沉吟片刻,嘴角微微一勾,一丝冷笑浮现出来。
“季叔,既然白莲教要掺和这个,那咱们就不管了,且让他们弄,让他们放手去做,倒是要瞧瞧,这些人能弄出什么玄虚来。”
董策嘿然一笑,轻飘飘道:“咱们啊,要做那摘桃子的人!”
“摘桃子的人?”黄季有些不明白,只是他知道这位自己看着长大的年轻人,现在实在是已经不能用过往的眼光来衡量。年纪轻轻,不多时日,竟然能被他攀爬到这等高位,打下如此一片基业,其心机算计,当真只能用心如渊薮来形容,绝不是自己能揣度的。
便不再多说,只是应了。
“对了,还有一桩事,须得拜托给季叔。”
董策道:“季叔你时刻盯着那些人,一旦发现他们要起事,立刻便是通知董旭,让他躲到磐石堡来。”
“是,我明白。”黄季立刻知道了董策的心思,点头应下。
董旭终归是董策的亲哥哥,再怎么不是,总也不能瞧着他送死,该管的,还是要管一管的。
……
从北京到大同有多远?
大约是六七百里上下的样子。
若是后世的话,坐上五六个小时的火车差不多也就到了,而在这个时代,肯定会慢上不少,但也不至于太慢。六百里加急的话,一日六百里,八百里加急的话,则是一日八百里。
朝廷给冀北兵备道刘若宰的命令,走的就是六百里加急。一来是因为崇祯皇帝性格燥切,一旦下了决心,恨不能立刻就把这件事儿做成的好,二来则是,这件事儿,本身就已经是相当高级别,相当重要的一件大事,自然得好生重视起来。
六百里加急,理所应当。
是以那一日下午命令出了紫禁城,六百里加急,快马加鞭,到了第二日间,便是到达了宣府。
为何要先到宣府?
这是必须要走的一个流程,因为冀北道虽然乃是大同巡抚管辖,但是山西巡抚、大同巡抚、宣府巡抚这三位,都是宣大总督管辖的。虽然并非是直管,但宣大总督对冀北道的管辖力度,比大同巡抚还要重一些。
若是直接给冀北道发文,而不经过宣大总督这一环,那么毫无疑问,就是对宣大总督杨嗣昌的极大蔑视。
这是官场大忌。
除非是跟杨嗣昌有莫大的过节,成心想给他一个难堪,不然的话,当朝的衮衮诸公,是绝对不会如此做的。这简直就像是当众给了杨嗣昌一个大耳刮子一般,官场上讲究和光同尘,会这么做的人可不多。
更别说,杨嗣昌虽然现在乃是外地的督抚,不在中枢,但绝不代表着他在中枢就没什么影响力。事实上,杨嗣昌也可算作是一位简在帝心的人物,崇祯帝还是对他很信任的。现在当着宣大总督,但说不定哪一日便会调回中枢之中任职。
实际上,能把宣大总督这么要害的一个位子交给他,本就代表了对他相当的信重。朝廷的信差来的时候,杨嗣昌正在府中吃早饭。孔夫子曾经说过:食不厌精,脍不厌细。整个大明朝所有的读书人都是孔子门徒,但是有条件做到这一点儿的可不多。而杨嗣昌或许别的没学到,但是这一条却是被他贯彻的淋漓尽致。